中国五金网 - 五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展览会议 | 五金工具 | 日用五金 | 工业五金与通用件 | 机械设备 | 企业信息化应用 | 五金动态 | 五金原材料 | 网商访谈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技术前线 > 农民领“五金” 收入节节高
9.biz | 商业搜索

农民领“五金” 收入节节高

信息来源:hardware114.com   时间: 2024-05-02  浏览次数:26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

  农民领“五金” 收入节节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文福

  有了“五金”收入,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村民幸福感“爆棚”。

  “光租金这一块,一年可得3300多元,加上每月将近3000元的务工收入,算下来一点都不比外面差。”3月13日,在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的稻油轮作基地,刚领完租金的安美琼真切地感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的增收喜悦。

  犀牛村三面环山、土地贫瘠,受自然条件限制,当地群众祖祖辈辈靠天吃饭。

  2021年,在广东打拼多年的林丹当选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过党委、政府、专家、市场经纪人的“把脉”,结合村情民情,犀牛村村支两委按照“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第一家以农机服务为主的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

  2022年,该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1+1>2”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农户抱团发展、农作物规模种植,最终创新形成了政府、企业、农民利益联结多元模式,走出了一条“租金+薪金+股金+现金+奖金(养老金)”撬动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让各家各户的闲散土地发挥效益,犀牛村在新中组、新桥组流转土地500亩,并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分散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自建了500亩的油葵、油菜种植基地,促进了土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基地务工赚薪金。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绿色粮油生产基地的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等对劳务需求的不断加大,逐步将富余劳动力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这两年,犀牛村等为土地流转农民提供灵活就业岗位2000多个,平均工资标准100元/天,农民在家门口上班,不仅学习掌握了劳动技能,还额外赚取了务工薪金,增加了稳定收入。

  入股合作分股金。犀牛村通过以土地、资金入股,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按照“产业连营、股份连心、责任连担、利益连享”的运营模式,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入股,巩固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在土地经营权入股中有稳定收益。

  产品变现得现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犀牛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等富民产业,将农民的土蜂蜜、土鸡蛋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收集打包后,统一销售给附近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并通过电商直播、淘宝线上销售、微信订单、线下购买等多种销售渠道,销售订单农业,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勤劳致富有奖金。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旋耕机、玉米大豆收割机、油菜移栽机、播种机,通过“返租倒包”给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产业工人,由产业工人进行保养维护,实行奖勤罚懒的绩效管理,并整合周边村镇合作社的人员和设备,将农资销售、劳务输出等纳入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样性和服务地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购买养老保险让将来有“养老金”保障。

  一地生“五金”,揣着“股金、租金、薪金、现金、奖金”的犀牛村村民,土地转了,收入涨了,人心也暖了。2022年,犀牛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全村15%的农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五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